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院教师党支部在校党委、院党委支持下积极行动盘活各类资源,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学好用好“党史”,提升思想感悟,并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持续发力,展现担当作为。
高校教师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核心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强调新时代要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能力、心理健康素养等。但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与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双重背景下,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改善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振师道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普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程度较高,而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理所应当地认为高校教师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但教师们直接在一线工作,接触学生面最大,其心理健康良好与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高校未来的发展,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指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只有把准基层党建工作的阶段性特点,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升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高校基层党支部一项重要的思想建设任务。
党建工作的本质是“人”的工作,做好“人”的工作其核心是做好思想工作,而思想工作的关键在于心理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心理科学的应用,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精神指引下,在校、院两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教师支部扩展“党建+”模式,打造“一颗红心”融入党建“红色基因”的“党建+心理”模式,整合相关资源成立“心房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室,通过内在赋能,积极筑牢心理防护墙,促进党员个体的健康成长,从而进一步助推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工作室成立初期,为学院40名教师进行了焦虑及抑郁情绪测试,结果显示,80%的教师显示情绪健康状态,有个别教师呈现轻度焦虑或抑郁情况。针对心理出现波动的教师,工作室提供了一对一心理疏导服务。并在学院支部大会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向教师们解释了为何心理健康如此重要,以及该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此外,工作室还设置了情绪疏导室,放置了各种解压道具供教师使用。同时上线了线上预约小程序,满足有情绪疏导室或一对一心理咨询需求的教师,帮助教师们及时调整心理波动,避免负面情绪给其工作、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学院教师支部将强化规范督导、效果评价和需求调研,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室逐步推广至全校,让全校教师感受心理咨询带来的新体验、心理关爱带来的新变化,从而建立“教师推介教师,教师引导学生”的心理助人良性循环机制,使高校教师充分认识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及时求助的必要性,进而全面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文图/陈果 审核/黄丹
心理工作室
线上进行辅导